1/4生活

声碎

3/19/2009

桂源铺子(09-3-19)

铺子里收集与推荐我在网上穿越长城,阅读过的杂家之言,有别于遍布大小报刊,电视广播的众口一词,对历史的疑点抱有执着的怀疑态度,揭露事实,看清实质,不受和谐统战之扰。

铺子货物:
1. 一出上演了四十余年的荒诞剧——学雷锋 ()

2. 怎样才爱国 ()

3. 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 ()


正文: 一出上演了四十余年的荒诞剧——学雷锋
一、又到3月5日

  每年的3月5日,社会上、媒体上总要就“学雷锋活动”有所体现,当然,也仅限于这一天而已。而想当年我老人家小时候,就不是这样。

  记得我读小学时,正是学雷锋运动方兴未艾之时。不只3月5日,学雷锋是长年要坚持的事情。学校领导命令每个班都成立了若干个“学雷锋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要制定学雷锋计划,每天都要学雷锋。我所在的那个小组共五个学生,通过一个家长的关系,联系到一个国营饭店去帮助做“好事”,于是我们每天下午一放学便家也不回地先到饭店去“学雷锋”,无非是帮着饭店的师傅们摘菜、洗碗、打扫卫生,干上两个小时左右,等饭店的师傅们说:“好了,你们可以回家了。”我们这才累并快乐着地回家吃晚饭。就这样好像我们坚持了几个月。饭店的师傅们对我们都很欢迎,有一个师傅特别和气,我们一去他就笑逐颜开,给我们安排好活后便点上烟,边看着我们干边一个劲地表扬我们,还说要写感谢信送到我们学校。但是,有一个师傅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有一次,我们正在摘菜洗菜,他冷冰冰地对我们说:“你们放了学不回家写作业,却来干这种事!”我们听了,都觉得很不中听,私下议论时一致认为他对学雷锋活动心怀不满,不安好心,应该算是“坏分子”一类的人。

  时隔三十年,再回首,不禁为当时的幼稚感到可笑。

  而今又到3月5日,正值星期天。闲来无事,倒想说说这一出在中國上演了四十余年的荒诞丑剧。

  二、向雷锋学什么

  3月5日这一天,既不是雷锋的生日,也不是雷锋的忌日。那么,为什么要选定这一天作为纪念雷锋的最隆重的日子呢?

  雷锋是1962年8月15日去世的,过了半年多,即到了1963年3月5日,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澤東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其实早在两年前,雷锋就已经成了典型了。当记者的有个毛病,就是为了写出“好稿件”,喜欢写典型,美其名曰“典型宣传”。1960年11月26日,沈阳军区《前进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新华社记者佟希文、李健羽等采写的《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长篇通讯。之后,虽然各大报纸纷纷跟进,雷锋并没有后来那么火。雷锋死后,经毛澤東题词,雷锋这才在中國大红大紫。于是,每年3月5日这一天,便成了例行的雷锋纪念日。不知这是纪念雷锋呢,还是纪念领袖?

  领袖的题词只有七个字,到底向雷锋同志学什么?领袖没有明说。于是,领袖的那些“亲密战友”在题词中便写出了他们对此不同的理解。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產主义精神。”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階級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階級斗志。”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鄧小平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產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其中,以林彪的题词最得要领:“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林彪之所以能取彭德怀而代之,不久又取代刘少奇,是有其过人之处的。他通过长期的观察,终于摸准了领袖的脉搏。他的题词,真可谓一语破的!原来,学雷锋的实质,就是要让全国人民“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

  如果哪位网友在这里号召大家“读一家村主的书,听一家村主的话,照一家村主的指示办事”,村主非任命他为副村主不可!没办法,村主听了这话,心里舒坦!

  至于媒体上大力提倡的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做好事”、“公而忘私”、“奋不顾身”之类,仍不出将人“工具化”和“理想化”的愚民模式。

  三、可疑的雷锋日记

  不知怎么,我在读雷锋日记时,经常“掉一地小米”。

  下面我就强忍着不爽引用几句雷锋日记,看各位会不会跟我一样生产出小米来(括号内的楷体字是村主的评注)。

  (1960年1月18日)“雷锋同志: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自己在日记里称自己“雷锋同志”,不知道的还以为领导或战友写给他的赠言呢!)

  (1960年2月15日)“敬爱的毛主席,我看到您写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深受教育,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是写日记呢,还是给毛写效忠信?)

  (1960年2月×日)“为了忠于黨的事业……今后,我一定要更好地听从黨的教导,黨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决不讲价钱。”(且不说“让你吃屎你去不去”这类抬杠的话,纹革时让你批刘、邓,你一定是个造反派;让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你一定去打砸抢……)

  (1960年12月×日)“我深切地认识到,要想成长进步,要为黨做更多的工作,就必须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指示办事,才能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不知是林彪的题词是抄了雷锋的日记,还是后来雷锋日记的整理者们抄袭了林彪的题词?)

  (1961年1月21日)“今天我在《辽宁日报》上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八届九中全会的公报,越看越高兴,反复的看了三遍。……黨召开八届九中全会,及时给我们指出方向,给我们增强了克服目前困难的信心,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黨和毛主席是多么的英明、伟大和正确啊!我坚决永远跟黨走,积极学习和贯彻黨的八届九中全会的精神。”(这些话太眼熟了!每当学习某次重要会议精神时,报纸上常这么写。)

  (1961年2月2日)“今天我从营口乘火车到兄弟部队作报告,下车时,大北风刺骨的刮,地上盖着一层雪,显得很冷。我见到一位老太太没戴手套,两手捂着嘴,口里吹一点热气温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给了那位老太太。她老人家望着我,满眼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路上,我的手虽冻得像针扎一样,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老太太的手就不会抄到袖子里?别人给副手套,就感动得“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村主怀疑此事的真实性。)

  (1961年6月7日)“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要知道,这可是个只读过小学的人写的,用了一串排比句,多么有诗意,真是天纵英才啊!)

  早已有人怀疑雷锋日记的真实性,据说是经过了笔杆子的加工润色。将人家的私人日记进行“加工”(谁知有没有篡改原意?)然后公开发表,这种行为就不道德嘛!

  几乎每一篇日记,都充斥着“革命”的崇高的语言,这简直是培养“圣人”的教材。就算日记是雷锋的原创,村主总感觉这是写给别人看的。据长辈讲,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个人是没有任何隐私的,领导有权检查每个下属的日记。由此看来,雷锋日记本来就是写给领导看的!反正已经成了典型了,为什么不写下点“日记”记录自己的崇高和伟大呢?

  四、雷锋的进步欲

  尽管雷锋已经渐行渐远,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但他仍如幽灵一样,在每年的3月5日出没。看来,雷锋成为历史,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雷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这是村主这两天常常思索的问题。

  他死时才22岁,22岁的年轻人,跟个青苹果一样,肯定还没有成熟。一个幼稚的人,说的话、做的事,便值得全国人民学习、效仿吗?

  将雷锋分析得过于复杂是不对的,但将雷锋想得过于单纯,也不妥。村主认为,在那个特定的环境里,雷锋是愚民教育的一个成果。说得难听点,他只不过是个头脑简单的小屁孩;说得好听点,他是个进步欲特别强的小爬虫。

  雷锋在谈自己学习毛澤東著作的体会时写道:“过去我看见有的人入了黨,有的评为了模范,可是自己进步为什么就慢呢?经过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我找到了原因,……原因找到了,我就处处听黨和毛主席的话,抢着做各种工作,因此也评为了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革新标兵等。”

  原来如此!他“抢着做各种工作”,只是为了入黨、评各种模范,是为了“进步”!

  于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媒体的帮助下,他终于成了典型,不仅入了黨,评上了模范,还升了官,当上了班长,并在20岁的时候成了抚顺市人大代表……

  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据说雷锋做好事是不留名的,但为什么后来人家向他所在的部队寄表扬信呢?他不留地址,人家怎么寄信?为什么他做的好事全国人民全都知道了呢?

  五、雷锋“四不可学”

  前几天,女儿对我说,她所在的学校要搞“学雷锋”作文比赛,问我怎么写这类作文。

  我说,雷锋有四不可学。

  第一,雷锋不分场合做好事,不可学!他坐火车,帮列车员打扫车内卫生;路过一个建筑工地上,便带病参加义务劳动……这纯属狗拿耗子!打扫车内卫生是列车员的份内工作,你替人家干了,不是在培养懒汉吗?如果我们见个建筑工地便去义务劳动,这不是在夺民工兄弟的饭碗吗?如果你进饭店吃饭却替厨师炒菜、到银行存款却替人家点钞……这社会岂不乱套了吗?

  第二,雷锋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做好事,不可学!做好事,并不是每个人的法定义务,但是一个良性社会对每个公民的道德要求。做好事应该是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最好不要带有功利目的。但雷锋做好事,明显带有功利目的,前面讲过,他积极表现,是为了评先进,为了入黨,为了提干……我曾经困惑不解的是,雷锋出差的机会相当多,经常坐火车。作为一个小小的班长,怎么有那么多出差的机会呢?仔细看雷锋的事迹才知道,原来雷锋成了典型之后,经常到外地宣讲自己的先进事迹,兄弟部队请,他去;工厂请,他去;学校请,他也去……老讲过去的那点事,未免成了老生长谈,所以他得增加新内容啊,所以才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做好事的机会。这也难怪“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开篇中有句很有名的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雷锋是在故意做好事,做好事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政治资本,这样的“好人”,“虽善不赏”!

  第三,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不可学!雷锋“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那里闪光”,这与当前黨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格格不入。将人物化、工具化,是对人的个性的扼杀。如果人人都成了一个螺丝钉,那还谈什么创造力?只能造就千千万万的庸才和蠢材!

  第四,雷锋玩忽职守,不可学。雷锋做了那么多不该他做的好事,他的本职工作做得怎么样呢?我们看看他是如何死的:1962年8月15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以上引自雷锋网站)

  指挥倒车,居然将车指挥到了水沟里,而且撞到了凉衣杆,凉衣杆倒下来,竟砸到了他的头上——他怎么这么笨啊!他指挥倒车之时在想什么?是不是在背诵毛主席语录?这分明是一起责任事故,怎么成了因公牺牲了呢?乔安山是他的助手,按说如果车不好倒,应该让助手下车指挥,由他亲自倒车。乔安山倒车出事,雷锋也是有责任的。如果他不是已经树起的典型,起码要追究他一个不负责作甚至玩忽职守的罪名。“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嘛!“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嘛!

  六、学雷锋的效果

  学雷锋的效果,与人们的初衷相反,不仅没有造就出一大批高尚的人,反而造就了一大批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和假圣人。这些人大都是些投机分子,他们满口馬列主義,一肚子男盗女娼。这些“进步欲”特别强的人,都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表现自己。伪君子、假圣人的存在,又使整个社会充斥着伪崇高、伪道德,让人们说谎成性。人们乐于用自己也不信的道德说教教育别人,乐于鼓励别人“无私奉献”,却都想享受别人的“无私奉献”。正是这种现实、人性与道德说教严重脱节的价值观,成就了大量的投机分子。中國从来不缺先进典型,而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伦丧、世风日下,已经宣告“典型引导”的彻底破产。

  写这种东西,越写越不爽,就此打住!

  作者:李钟琴

------东非大裂谷------

正文: 怎样才爱国?
杨恒均是我非常喜欢并敬重的一个网络作家。由于他见多识广、眼光独到、思想深邃,读他的文章总能带来新的启发和享受。一看到有他的新文章,我总是第一时间拜读。老杨最近针对俄罗斯炮舰连发500发炮弹野蛮击沉中國商船这一悲惨事件所写的评论《五百炮弹,打翻商船,维护主权,击沉人權》,再一次被大陆众多网站转帖并热评,再一次引发国人对真正的国家主权利益、国家核心价值等问题的新的思考。文中的一个问题非常沉重而有意义,那就是:“一位朋友突然慎重其事地问我:老杨,你在什么情况下真会变成汉奸?我本能的反应是马上摇头,想说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但我头脑里嗡地一下之后,却说,在我的祖国强大到侵略他国,并对他国的平民实行烧杀奸淫的时候,我一定会当一名‘汉奸’,我会第一个反对我的国家。”

  是啊,在这个时候“反对我的国家”,到底应该是爱国呢,还是卖国“汉奸”?除了那些喝多了“狼奶”而浑身充斥“抵制”“复仇”细胞, 或脑筋被某一种教育“灌了粪”而不大好使,或发帖子是为了拿补贴的人之外,相信稍有理智的中國人都能轻松作出明确回答。但是,这个问题却不应该就此打住,顺着杨恒均的思路继续问,我们会发现答案越来越沉重,也越来越有意义,有价值。

  问题一,一个国家虽然自己还没有“强大到侵略他国”的能力,固然也还没有去“侵略他国”,但却或明白或暗中地支持他国的某一支势力,用暴力夺取政权,其后又支持他们对他们自己国民烧杀掠夺、残暴奸淫。这时,作为前一个国家的国民,到底是该支持还是反对自己的“国家”?如果支持,那到底是爱国还是“害国”?如果反对,到底该算“爱国”还是“卖国”呢?

  这样的例子可真有不少。举其中一个罢。一个无法回避的史实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东亚大地就发生过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情。某一小国的某一支势力,在周边一个要做“世界革命中心”的大国的鼓励支持之下,武装夺取政权之后对自己的国民展开了一场以“重构社会”为口号的烧杀抢掠,700多万人口被消灭了至少100万。——这是不是“输出革命”“干涉内政”由专家学者去理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可惜当时那大国的国民几乎没有一个人反对,或许根本就不知详情,当然也就更不具备反对的能力。现在,如能勇敢地回头直面那一段历史,那么,我们说,假如当时那大国的国民能做出选择,该如何做才是“爱国”?

  问题二,一个国家虽然还没有“强大到侵略他国”的能力,自然也没有去“侵略他国”对他国平民烧杀奸淫,但是却纵容自己国内的某一部分人——当然一般是强势集团——肆意强征自己国民赖以活命的土地,强拆强毁国民赖以生存的房屋,随意抓捕要“讨说法”的自己国民,并把他(她)或他(她)那也要“讨说法”的亲人关进精神病院,包庇自己国内某些人肆意侮辱未成年的幼女同胞,放纵某一部分人肆意挥霍公共财产,鲸吞国家资财,放纵某一部分人对底层那些仅仅是为养家糊口而摆摆小摊的同胞抢砸殴打……这时,该“支持”还是“反对”自己的“国家”? 如果支持,那到底是爱国还是“害国”?如果表示一下反对,那到底应该是“爱国”呢,还是“卖国”?

  问题三,一个国家明明还没有“强大”, 甚至明明自己还危机重重、弊病丛生、百废待举,自己的国民还绝大多数连起码的医疗、就业、养老等等社会保障都还没有,却在莺歌燕舞、自我歌颂中自以为已经进入“盛世”,为了图虚荣、撑面子,或干脆说为了某一部分人的虚荣和面子,置更重要的国计民生于不顾,不遗余力地对那些比自己富裕得多的国家大撒金钱、慷慨援助(不是“侵略”),时不时倾举国之力举办什么“世界盛会”,甚至不知天高地厚要“拯救世界经济”。这时,该“支持”还是“反对”自己的“国家”? 如果支持,那到底是爱国还是“害国”?如果表示一下反对,那到底应该是“爱国”还是“卖国”?

  问题四,一个国家虽然远称不上“富强”,却长年慷慨大方地支持那些视自己国民生命如草芥,自己国内民生凋敝却穷兵黩武,对饥寒交迫逃离家乡的贫困饥民残暴处置的国家。这时,又该“支持”还是“反对”自己的“国家”? 如果支持,那到底是爱国还是“害国”?如果表示一下反对,那到底应该是“爱国”还是“卖国”?

  ……

  最后应该还有一个问题:一个国家,是只允许国民支持、顺从而不许批评、反对才算强大呢,还是对国民的支持与反对都予以包容尊重才是强大,或者说才更容易变得强大?

  在当前各种危机到来之时,在我们某些人竭力提倡“买房就是爱国”、“消费就是爱国”、“抵御西方思想侵蚀”也是“爱国”、“抵制敌对势力影响”也是“爱国”的重要时刻,讨论一下“爱国”这个概念的外延,应该有重要的意义。

  我与老杨并不相熟,看那照片与介绍,老杨应该比我年长几岁,应该比我成熟,见识更是比我多而广。老杨,请您回答我的这些问题好吗?亲爱的网友们,你们能回答我的这么多问题吗?

  当然,有网友可能要提出批评了,你在这里,是不是把“国家”应有的定义区别搞混了?你所说的这个“国家”,应该是国家公权力的组织形式,应该称为“政府”或“政权”的吧,而那个土地、民族、文化意义上的“国家”,应该是我们永远热爱、永远都不能当“汉奸”的。这话当然十分正确,英文中也就有State和Nation之别,或许本应该这么分清楚的(老杨也没有区分呢,呵呵),但谁叫我们一直都有意无意把两者都混着称呼,以致大家都习惯这么叫了呢?

  作者:林明理

------东非大裂谷------

正文: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
最近,中國大陆一些重要媒体发表了一些文章,齐声表示要压倒军队国家化思潮。笔者并不想对这些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评论,因为一篇文章如果逻辑过于混乱,人们想要对其进行批评都会觉得无从下手。本文旨在考察不同的国家体制下军队所处的不同地位,并对中國未来在这方面的发展方向发表一些浅见。

  国家是一种由政府垄断暴力之合法使用的社会机制,因此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与国家体制的性质密不可分。两者完全可以恰当地比喻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从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出发,可以将国家体制大致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是军国主义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在这种军队高居国家之上的情形下,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性质的经典论断被完全颠覆。战争不再是一种政治工具,不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利益,国家反而成了为战争提供各种资源的物质手段。

  当战争关乎整个国家或民族的存亡时,战争就接近了它的纯粹形态。国家的政治目的和战争目标就会保持一种自然的一致:一切都是为了打垮敌人。此时,军国主义思想和制度最容易得到民众的支持。难怪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者总是一边残忍地蹂躏他国,一边却不遗余力地要让国民相信,他们国家的生存空间受到了致命的外来威胁。

  军国主义体制的危险在于,除非被别国彻底地击溃,否则对外侵略便不会停止。将军们在建立战功之后,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再建新功;而在遭受失败时,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在下一次交战中洗雪耻辱。

  第二种是家国主义或黨国主义体制。在家国主义体制下,一个特定的家族(以君主为代表)盘踞于国家之上,军队成为家族的私产。军队的主要作用是保卫家族的政权,国家利益只有在不违背家族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一种顺带的保护。辛亥革命前的中國历代王朝,都可以划归为家国主义体制。慈溪太后对待侵略者和国内民众的态度,可以很好地说明这种体制的特点以及军队在其中的地位。

  在这一体制中,军队主要被用于监控国内的局势,对外侵略的动机并不大。因此,中國历史上的各个王朝即使是在最强盛的时期,其国防政策仍侧重于防守。家国主义相对军国主义的进步,主要在于确保了文官对军队的控制。

  黨国主义与家国主义的区别仅在于,居于国家之上的统治集团之成员,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靠政治认同来识别。四九年之后的中國大致可划归黨国体制之列,而之前的国民政府时期则是家国体制与黨国体制的奇异混合。

  第三种是民国主义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民主政治成为常态,民众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政府由民有、民治、民享。军队既不是将军们满足野心的工具,也不是某个家族或政黨的私产,而是捍卫国家利益的公器。在这种军队国家化的状态下,军队不再被用于国内政治斗争,因为只有得到民众授权的个人或组织才有权指挥军队,而赢得政权的唯一途径就是说服民众以获得授权。

  在家国或黨国体制下,政权的和平传承只有在统治集团内部才有些许可能。否则,不管一种统治是如何让人难以忍受,权力的更替都必须通过血雨腥风的战争才有可能。恰如毛澤東所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澤東的这句话被许多人作为反对军队国家化的论据,这难免让人略感悲哀。这句话的确是对中國历史的恰当写照,但我们并不一定要让它成为预示中國未来的咒语。历史是什么样子,并不能决定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否则,就等于完全否定了中國民众和政治领导人的道德反省能力。伴随着兴亡周期律的同胞之间的相互残杀,并不是中國人无可逃避的永恒宿命。

  实际上,毛澤東的论断只是针对非民主的蒋氏政权的有感而发,并不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他在1946年就曾说过:“我们完全赞成军队国家化与废止私人拥有军队,但这两件事的共同前提就是国家民主化。” 周恩来也曾表示, 如果没有军队的国家化,各种政治力量凡事都要用拳头、用枪炮来“商量”,军队就会成为一种反人民的武装集团,一种披着“国家”外衣的政治土匪。

  那些反对军队国家化的人,似乎也在不断强调军队的荣誉,但不知他们是否真的相信,积极参与国内政治斗争真能为军队赢得荣誉。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在国内战争中大显身手,朱可夫元帅则在抗击德军侵略时屡建奇功,而现在的俄国人民难道不是认为朱可夫才是他们真心敬仰的民族英雄吗?

  那些在抗击日寇的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永远都将作为民族英雄被中國人民所铭记,但国共内战胜负的意义却必然会越来越淡弱。内战所造就的主要是悲剧,而不是功勋。人们难免会怀疑,那些在八九年发挥作用的军人,内心是否真的产生过一丝一毫的荣誉感。实际上,人们至今都不曾看到,有谁会公开承认在其中起到过重要作用。

  笔者注意到,那些在主要媒体撰文反对军队国家化的人,大多具有军人身份。对军人由来已久的尊敬使笔者不忍对他们多加批评,但笔者的确想以一个同胞的身份提醒他们:军队赢得荣誉的最佳途径是在战场上击败敌国的军队,而不是时刻准备把坦克开进本国首都的广场。

  作者任教于中國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张雪忠

------彩虹------

0 评论: